琉璃瓦厂家仓库的产品检修频率需结合存储环境、产品特性(新瓦/库存瓦)及存放时长综合确定,核心目的是及时发现釉面损伤、坯体受潮、堆叠隐患等问题,保障产品质量。具体检修周期如下:
一、常规库存产品(新瓦,存放≤6个月)
检修频率:每月1次
检修重点:
外观检查:抽查瓦件釉面是否有划痕、崩边、釉裂,尤其关注堆叠层之间的摩擦痕迹(如筒瓦与板瓦接触部位)。
堆叠稳定性:检查托盘是否变形、缓冲材料(稻草、泡沫)是否移位,防止瓦件倾斜挤压导致坯体断裂。
环境监测:记录仓库温湿度(确保湿度≤60%),检查通风是否顺畅,避免局部潮湿导致坯体返潮(背面出现霉点)。
二、长期库存产品(存放>6个月,或季节性存储)
检修频率:每2周1次
检修重点:
釉面与坯体深度检查:
釉面:重点查看是否有“脱釉”(釉面与坯体分离)、“失光”(釉面光泽变暗淡),尤其深色釉瓦(如孔雀蓝、黑色)需警惕阳光直射导致的褪色。
坯体:翻转瓦件检查背面,若有细微裂缝或吸水痕迹(颜色变深),需单独隔离并评估是否可修复。
分类筛选:对库存超1年的产品,按质量分级(完好、轻微瑕疵、报废),优先处理临期产品,避免长期存放导致性能下降。
防护措施维护:补充失效的干燥剂,更换受潮的缓冲材料,确保覆盖的牛皮纸/棉布完好(防止灰尘直接接触釉面)。
三、特殊场景(如潮湿地区、雨季或露天临时存储)
检修频率:每周1次
检修重点:
防潮检查:南方梅雨季、沿海地区需重点排查仓库漏雨、地面返潮情况,发现瓦件底部受潮(坯体发软)需立即转移至干燥区域,并用吸水布擦拭。
极端天气后排查:暴雨、台风或高温后,需全面检查堆叠是否坍塌、瓦件是否因热胀冷缩产生裂纹,尤其大型脊瓦、吻兽等异形件需逐个稳固。
四、出厂前抽检(发货前)
必检环节:无论存放时长,产品出厂前需100%抽检,重点检查:
尺寸偏差(如瓦长、弧度是否符合订单要求);
釉面完整性(无划痕、色差);
坯体强度(轻敲听声音,清脆为完好,沉闷可能内部有裂)。